临洺关,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。虽然它只是一个小地方,但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塞,被誉为“畿辅重镇”。这里的饮食文化也颇具特色,尤其是临洺关驴肉香肠,简直是名扬四海的美食。
临洺关驴肉香肠的制作过程可是相当讲究。首先,选用新鲜的驴肉,切成片或丝,再剁成肉泥。然后,加入小磨香油、生姜末、咸盐、花椒粉和茴香粉等调料,搅拌均匀。接着,用上好的绿豆粉芡按比例加水,与肉泥混合成肉酱。将肉酱灌入驴、马、骡的肠衣内,捆好口后放入沸水中煮熟,晾凉后再熏制。这样制作出来的驴肉香肠,香而不腻,油而不肥,香气扑鼻,口感极佳,是冀南地区的名吃之一。

临洺关驴肉香肠的历史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。据说,最初是一位临洺的厨师将制作卷蒸的肉馅灌入洗净的驴尿泡内,煮熟后切片供客人食用,大家称之为“肉蛋”。后来,这种做法传开,经过不断改良,终于成为临洺的一道特色小吃。上世纪八十年代,小西门外的海丰餐厅和南大街小礼堂的“玉堂泰”肉铺还经常制作这种肉蛋。
然而,随着食客的增多,制作肉蛋的驴尿泡供不应求。聪明的临洺厨师们便寻找替代品,最终发现了驴肠衣。他们还借鉴了南方制腊肉的方法,用松柏烟熏制,使得驴肉香肠不仅色泽光亮,还延长了存储期。于是,临洺关驴肉香肠又有了一个新名字——熏肠。
经过几代厨师的共同努力,临洺关驴肉香肠终于成为闻名遐迩的美食。1995年,它还被邯郸市政府指定为接待食品,同年,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“中华名小吃”称号。